原標題:東莞彩頁的版權頁設計
版權頁,記錄東莞彩頁出版情況,供國家版本管理部門、出版發(fā)行單位和圖書館使用。包括:書名、作者或譯者姓名、出版社、發(fā)行者、印刷者、版次、印次、印數(shù)、開本、印張、字數(shù)、編選者、繪制者姓名、插頁、出版年月、定價、書號等項目。圖書版權頁一般印在扉頁背頁的下端或東莞彩頁最后一面(后環(huán)襯之前)下端。
版權頁一般安排在正扉頁的反面,或者正文后面的空白頁反面。文字處于版權頁下方和書口方面為多。版權文字中書名字體略大,其余文字分類排列,有的設計并運用線條分欄和裝飾用,起著美化畫面的作用。圖書版權頁,是一種行業(yè)習慣稱呼,是指圖書中載有版權說明內容的書頁。在國家標準中,它實際上是圖書書名頁中的主書名頁背面。
1.范圍
規(guī)定了圖書書名頁上的文字信息及其編排格式。
2.引用標準
GB/T 788-1999圖書雜志開本及其幅面尺寸
GB/T 12451-2001書在版編目數(shù)據(jù),了解更多的東莞東莞彩頁設計請登錄:http://e-taxi.cn
3.定義
書名頁:圖書正文之前載有完整書名信息的書頁,包括主書名頁和附書名頁。
主書名頁:載有本冊圖書書名、作者、出版者、版權說明、圖書在版編目數(shù)據(jù)、版本記錄等內容的書頁,包括扉頁和版本記錄頁。
附書名頁:載有多卷書、叢書、翻譯書等有關書名信息的書頁,位于主書名頁之前。
作者:對圖書知識內容或藝術內容的創(chuàng)作、編纂、翻譯等負直接責任的個人或組織。
出版者:對圖書的編輯、出版和發(fā)行負責的機構或組織。
圖書在版編目數(shù)據(jù):在圖書出版過程中編制,并印制在圖書上的書目數(shù)據(jù)。
4.主書名頁
扉頁:提供圖書的書名、作者、出版者,位于主書名頁的正面,即單數(shù)頁碼面。
書名:書名包括正書名、并列書名及其他書名信息。正書名的編排必須醒目。
作者:作者名稱采用全稱。翻譯書應包括原作者的譯名。多作者時,在扉頁列載主要作者,全部作者可在主書名頁后加頁列載。
出版者:出版者名稱采用全稱,并標出其所在地(名稱已表明所在地者可不另標)。
版本記錄頁:提供圖書的版權說明、圖書在版編目數(shù)據(jù)和版本記錄。位于主書名頁的背面,即雙數(shù)頁碼面。
版權說明:經(jīng)作者或版權所有者授權出版的作品,可標注版權符號,并注明版權所有者的姓名及首次出版年份。排印在版本記錄頁的上部位置。
圖書在版編目數(shù)據(jù):圖書在版編目數(shù)據(jù)的選取及編排格式執(zhí)行GB/T 12451的有關規(guī)定。排印在版本記錄頁的中部位置。
版本記錄:提供圖書在版編目數(shù)據(jù)未包含的出版責任人記錄、出版發(fā)行者說明、載體形態(tài)記錄、印刷發(fā)行記錄。排印在版本記錄頁的下部位置。
出版責任人記錄:責任編輯、設計、責任校對和其他有關責任人。
出版發(fā)行者說明:出版者、排版印刷和裝訂者、發(fā)行者名稱均采用全稱。出版者名下注明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,也可加注電話號碼、電子信箱或因特網(wǎng)網(wǎng)址。
載體形態(tài)記錄:參照GB/T 788列載圖書成品幅面尺寸。列載印張數(shù)、字數(shù)。列載附件的類型和數(shù)量,如“附光盤1張”。
東莞彩頁設計印刷發(fā)行記錄:列載第1版、本版、本次印刷的時間、印數(shù)、定價。
5.附書名頁
附書名頁列載叢書、多卷書、翻譯書、多語種書、會議錄等的信息。
叢書:列載叢書名、叢書主編。
多卷書:列載多卷書的總書名、總卷數(shù)、主編或主要作者。
翻譯書:列載翻譯書的原作書名、作者、出版者的原文,出版地、出版年及原版次,原版權說明,原作的ISBN。
多語種書:列載多語種書的第二種語種及其他語種的書名、作者、出版者。
會議錄:列載會議名稱、屆次、日期、地點、組織者。
附書名頁的信息一般列載于雙數(shù)頁碼面,與扉頁相對。必要時,可以使用附書名頁單數(shù)頁碼面,或增加附書名頁。不設附書名頁時,附書名頁的書名信息需列載于扉頁上。